顯示具有 波動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波動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11月9日 星期三

干涉與繞射(基礎物理)

干涉

雙點波源水波1
動畫模擬兩點波源水波干涉條紋

雙點波源水波2
動畫模擬兩點波源水波干涉條紋及陰影

The Double Slit Experiment Animation 3ds max
3D模擬驗證相長干涉與相消干涉的結果

水波點波源經兩狹縫後形成干涉條紋並在布幕上以光波顯示

水波與光波干涉結合
真實實驗水波干涉投影光波干涉



繞射








水波繞射動畫

水波繞射實驗

光波單狹縫繞射
以動畫模擬各色光繞射後的條紋

2016年10月31日 星期一

波的性質

1. 分類
1-1 力學波? 非力學波?
1-2 縱波?橫波?

聲波動畫影片:Transmission of Sound

2. 物理量
2-1 波速
2-2 波長
2-3 周期,頻率

3. 現象
3-1 反射
3-2 繞射
3-3 干涉
3-4 折射

波動動畫影片:Waves: Light, Sound, and the nature of Reality

4. 都卜勒效應

2016年10月30日 星期日

惠更斯原理與水波繞射

1.更斯
   惠更斯原理當波動行進時,波前上的每一點都可視為新的               ,以其為圓心或球心,各自發出圓形波球面波。在某一時刻,和這些波面相切的線或面(包跡),形成新的波前,此乃波動光學的主要理論根基。

















2.水波繞射

實驗影片

動畫影片




























波動性:波長為λ的水波穿過孔徑為d的小孔或寬度為d的障礙物時,若比值(λ/d)         ,則繞射現象越明顯;反之,則越不明顯。

高三選修物理(上)課程進度規劃


二、波動 1 1.波的傳播
二、波動 2 2.振動與週期波波
二、波動 3 繩(橫)波 3.繩波的反射和透射
二、波動 4 干涉 4.波的重疊原理
二、波動 5 直線干涉 5.駐波
三、聲波 6 聲(縱)波 1.聲波的傳播
三、聲波 7 直線干涉 2.聲音的共鳴
三、聲波 8 直線干涉 3.基音和泛音
二、波動 9 平面干涉 8.水波的干涉
五、物理光學 10 光(非力學)波 1.光的波動說
五、物理光學 11 平面干涉 2.光的干涉現象
二、波動 12 多點干涉 6.海更士原理
二、波動 13 多點干涉 9.水波的繞射
五、物理光學 14 多點干涉 3.光的繞射現象  比較
二、波動 15 直進 7.水波的反射與折射
四、幾何光學 16 直進 1.拋物面鏡成像
四、幾何光學 17 直進 2.球面鏡
四、幾何光學 18 直進 3.折射現象
四、幾何光學 19 直進 4.全反射
四、幾何光學 20 直進 5.薄透鏡

二維駐波(光波干涉)

1. 同調性、相干性coherence
         兩點波源所發出的波對應波峰之間的時間差保持不變,稱為相干波源。下圖分別表示兩波源對應波峰之間的

(a)時間差為,即同相

   












(b)時間差為T/4   
       













(c)時間差為T/2,即反相














() 光的干涉亮點(腹點)與暗點(節點)條件




() 光屏上兩亮線間距兩暗線間距(亮紋寬度)




















































關於 sinθ≒ tanθ












() 結語

           雙狹縫干涉圖形為等間距的亮、暗紋分布,且亮紋亮度很均勻。實驗時為了更容易觀察干涉圖形,應儘量          狹縫間距d,或          狹縫與光屏的距離L,波長λ越       的光源產生的干涉條紋寬度更寬,亮紋間距也更大。

影片欣賞:The Original Double Slit Experiment
                        The Double Slit Experiment



二維駐波(水波干涉)


影片:
雙點波源水波1
雙點波源水波2
雙狹縫水波干涉
電子束雙狹縫干涉
電子保齡球























































1.波前

















2.干涉條件:要在水面上形成穩定清楚的干涉圖樣,兩波源的振動頻率和振福需要相同。
3.波程
4.波程差


















5.腹線與節線的條件

水波反射與折射

1. 水波的反射
1.1 遵守反射定律共、分、角
1.2 實驗時以觀察波前界面的夾角為主。
1.3 圓形波反射產生的同心圓形波似乎是從Q點發出,Q與界面的距離等於波源P至界面的距離,故可Q視為P鏡像,相當於由平面鏡
反射後的成像。
 


2. 水波的折射
2.1 越深,水波波速越快
2.2 折射前後頻率f不變,故水越深,波長越長

2.3 深水區進入淺水區時,波速變慢,水波行進方向會靠近法線

一維駐波(繩波,聲波,圓形波)

動畫:
駐波動畫操作

影片:

繩駐波
連桿形成駐波
駐波漂浮術
空氣柱之駐波
在肥皂膜上的駐波

圓形駐波









光波的繞射

() 繞射原理
依據惠更斯原理,平行光的波前傳至狹縫時,狹縫口之間可視為無數個同相點波源。屏上某一點的亮暗,為這些點波源發出的光波集體              的結果。





















() 光的繞射亮點與暗點條件
1. 中央亮紋:光程差=0
以屏幕中央而言,AB間所有點波源至此的光線皆可視為水平方向的平行光波,故可視為              干涉,形成最亮紋



2. 暗紋:光程差 n λ,n=1,2,3...
AB兩點光源至該屏幕上的波程差δ為光波波長λ的整數倍時,AB間所有點光源全可配對成                干涉,故形成暗紋


3. 次亮紋:光程差  = (n1/2)  λn=1,2,3...


AB兩點光源至該屏幕上的波程差δ為光波波長之半(λ/2)的奇數倍時,AB間所有點光源可逐群配對成反相干涉,剩餘區段無法配對相消,故形成次亮紋
























() 結語

除了中央亮紋外,單狹縫繞射的亮、暗紋分布條件正好與雙狹縫干涉相反,且亮紋亮度極不均勻。實驗時為了容易觀察繞射圖形,應儘量          環境光源,並          狹縫寬度w,或          狹縫與光屏的距離L,波長λ越長的光源產生的繞射條紋也越明顯。當單狹縫寬度w遠大於光波波長λ時,各亮帶之間緊接在一起,光屏上將僅見到狹縫被照明映射的幾何形狀,故日常生活所見狹縫產生光的繞射現象不易被人察覺。


雙狹縫干涉與單狹縫繞射的成像比較


沒有人能夠令人滿意地定義干涉和繞射的區別。這只是術語用途的問題,其實二者在物理上並沒有什麼特別的、重要的區別。



雙狹縫干涉可以視為兩個      狹縫繞射後疊加的結果,單狹縫繞射可以視為許多點波源共同            的結果,故單純的干涉與繞射圖形不易產生,干涉條紋中也可以觀察到繞射條紋;一般情況下,當我們強調能量的合成時,則視為            ,強調能量的分散時,則視為           

雙狹縫動畫
單雙狹縫動畫